2017/10/14

【學習】看電影學談判:攻敵必救、捍衛信念


《攻敵必救》是什麼?

《孫子兵法》,攻敵人的後顧之憂,前線之圍便能迎刃而解──影末解釋

進而不可者,沖其虛也;退而不可追者,速而不可及也。故我欲戰,敵雖高壘深溝,不得不與我戰者,攻其所必救也;我不欲戰,雖畫地而守之,敵不得與我戰者,乖其所之也。──《孫子兵法 第六章 虛實篇

不得不稱讚片商取名的用心,相較於簡單粗暴直譯《斯隆女士》,還有一秒誤以為是火拼槍戰片的《槍狂帝國》,一開始難以理解如此拗口的片名從何而來,一但看完電影,這四個看似成語的陌生用字,變得立體、形象。



「談判」與「戰爭」

即使課前看完電影,假設有人在課前問我:「談判和戰爭的差異是?」
只會覺得對方腦洞大開──這怎麼比嗎?

現在問我:「談判和戰爭的差異是?」
我會很理所當然地回覆:又有什麼不同?

為了避免佔篇幅之嫌,只好丟出網友分享的孫子兵法、原文+白話文解釋  http://cutemike520.blogspot.tw/2009/08/blog-post_2423.html

如果願意耐心看完白話文解釋,會發現「談判」與「戰爭」的底層架構極為相似。

觀察、觀察、觀察

在「看電影學談判一班」的心得中,也是寫下觀察、觀察、觀察
聽完Alex老師講解,默默自我反省,即使看過老師的部落格文,提示且講了很多地方,但是同樣一個動作、互動、對話,我如果勉強拆出表裡兩層,老師輕鬆就拆解出上下左右前後,全方位無死角,至於老師那如呼吸一樣自然的3*3,就更不用說了

關於談判、我更了解的是……

隨時做好準備

不只是「隨時」,更要「提前」。

斯隆女士在片中所展示的手段,不管是監聽或是防備所有人,或許不近人情,但這也正是她能立於不敗之地的原因之一。
就像老師自述,在能證明對方說的是對的之前,假設一切都是錯的,不管對方是有意或無意。

你想一切盡在掌握之中,那就斬斷一切會脫離掌控的可能。

或許這樣的作法很難讓多數人接受,只能說最有效的方式,不等於是最舒服的方式。再進一步說,許多人侃侃而談、想要愛與和平的「雙贏」,可別忘了,雙贏的基礎是「贏」,如果你連贏的能力都沒有,更遑論「雙贏」。
輕易就能輾壓你,早就直接整盤拿走,還談什麼「雙贏」。


失控後的回穩

即使知道要沙盤推演、知道要學習3*3,但總是死盯著談判對手,推演對方可能的回應與決策,卻忽略了自己,似乎一切可能的意外都來自於對方,而自己不會有任何偏離預期的可能。

如果不是Alex老師講解、清楚點出,我根本沒發現在斯隆女士與擁槍大佬的初次接觸對話中,大佬是如何在失控後迅速回穩,並能脫離斯隆女士的主導,形成對抗。
更不會知道,原來庭上斯隆女士被質疑使用不當藥物,是真的失控,包括斯隆女士的喝水舉動,傻傻地當作這只是戲劇效果,殊不知這是談判手段。

沙盤推演,除了沙推對方的攻防,還有自己一旦失控時,隊友們如何支援、自己又該如何有意識地自救,藉由虛實交錯的動作,讓對方毫無察覺。


回到《攻敵必救》,我仍然在琢磨的是……

信念

對於斯隆女士付出的代價,片中一再反覆地被問,是否曾經有經歷過槍擊事件,或者有受害經歷,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為何她要這麼做?

     在片末斯隆女士也再次作出回答── It is the right thing to do.

課前也和朋友在討論,斯隆女士的動機究竟是什麼?為什麼願意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,也要完成這件事?就因為斯隆女士覺得這是正確的事嗎?

課後反覆思考,尤其是看著Alex老師,才終於能理解,如果以電影結構來說,劇情上應該要做出安排,才能讓人理解、同理,引發共鳴。

但現實中,你不用聽對方怎麼說、也不需要了解對方的動機是什麼?你只需要看對方怎麼做。

信念,從何而起,並不重要,就如同個人價值觀,為什麼這是對方的價值觀,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如何捍衛自己信念,以及所願意付出的代價。

即使沒聽過Alex老師的故事,也不會懷疑Alex老師捍衛自己信念的能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